听说了很久的共享单车,比如摩拜和 ofo,去一线城市出差也能时常看到4、5种共享单车扎堆,可以感受到激烈的竞争。
最近 ofo 开始在二线城市发力,长沙也能零星地看到小黄车的身影。
据说 ofo 连山城重庆都进入了!真是不惜血本啊,之前宿遗群内大家还说没有哪家共享单车公司会脑子进水去重庆的……\
不过目前在长沙覆盖率最高的反而是不那么知名的小绿车酷骑。
所以为了试用共享单车的体验,只好投入298元押金先注册酷骑了。
之前的单车哪里体验不好?
自购单车
最大的问题自然是容易被盗,说出来都是触目惊心的血泪史。
财产损失倒在其次,关键是心理打击巨大,有种被世界背叛抛弃的挫折感。
其次就是修车铺销声匿迹,随车随身带维修工具挺麻烦的,对懒人太不友好。
最后就是还是不方便携带。
要上地铁必须考虑或影响骑乘体验或身价不菲的折叠单车(虽然有看到过扛28大杠进地铁的强者……)。
所以早几年我都把家里最后一辆自行车给卖了。
市政公共单车
虽然市政公共单车出现较早,可经过利弊权衡,我还是没有注册使用。
首先是固定位置停放限制太大,停放桩实在太少。
比如我所在的小区,距离最近的公共单车停放桩大概有1000米,等我走过去取车的时间,可能乘坐公交车都已经到站了。
骑车出去也总要担心没有地方停该怎么办?
车辆的投放也太少,覆盖范围有限。
然后是停放桩数量有限,租车者难免会有这样的焦虑:
要是好不容易骑到了停放桩,却发现已经停满了,该如何还车?
难道要一直蹲守在旁边,直到有人再骑走一辆,腾出还车车位吗?
反正我是没有在注册服务说明中说清楚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最后是注册、缴费、退费非常不方便。
需要工作日、白天到指定地点注册、缴费,我就只能呵呵了。
共享单车哪里好?
对消费者来说,好处确实很多。简单罗列几点就行,不需要说得太细:
- 不用担心车辆被盗。
- 随走随停,骑累了、变天了都不用担心怎么回去。
- 押金和单次消费不算贵。
所以注册之后,还挺有积极性的,一有机会就骑上出发。
共享单车哪里不好?
本地还没有摩拜(2月中旬还没有看到,到了3月底已经较多了),据说因为设计考量,导致骑行十分费力,后来又推出轻量版。
酷骑的车中规中矩,就是一般的女式公路车改装的,可以调节座椅,除了前后刹刹车距离差异太大、缺少反光装置、早晨室外容易凝结露水之外,本身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缺点。
自身服务方面
酷骑的体验问题基本都出在移动应用方面,比如说:
- 车身 GPS 定位不准确
打开应用看地图上有许多辆,实际去找却可能扑个空,又或者带着人不停兜圈就是到不了单车所在的精确地点,对用户的信心打击相当大。\ - 骑行过程中要求蓝牙和移动网络都打开
特别是后者,如果关闭,即使开了 GPS 应用也不会记录行程。
于是我现在的统计数据显示,累计骑行4个半小时,总行程还只有0.48公里…
补充:现在全部定位手段都打开也经常无法记录行程,感觉要废了。\ - 有时候会出现地图上一片空白,显示周围没有单车的情况,而实际上你面前就停着好几辆。
另外,虽然可以邀请新用户赚用车券,也可以做活动,但没有花心思做社交功能,比如添加好友、发现同好、和好友分享骑行路线和经历、邀约骑车等等,还挺不习惯的(这方面做得好并不会引起用户反感)。
活动也没有可以吸引用户的地方。
不明白为什么功能如此简单,应用体积却20+MB。
Ofo 我还没有试用,据说移动应用体验相当糟糕,比如因为没有 GPS 精确定位,你只能知道附近有多少辆 ofo,却不知道它们在哪里…
而且因为 ofo 简陋的安全配置,如固定密码的机械锁(现在偶尔可以看到第二代锁的车辆,但是不多)、没有定位功能等,导致盗用、滥用、公车私用现象最严重。
反正到目前为止,我看到被人拿回家当私车用的、自己破坏车锁的、记录密码后免费重复使用的,全都是 ofo 的单车。
据说 ofo 的损失率达到了5%以上,不知道是否是砸钱用成本换市场扩张的战术手段,初期一定的损失率也可以接受?
补充:
目前酷骑单车的损坏情况也非常严重,车锁无法打开、座椅松动不能固定、车胎被人恶意破坏的情况最多,还有链条故障、踏板脱落等,找到可用单车的几率已经差不多低于50%了。
因为没有完善定位功能,高峰时期找不到车的情况更加突出,好不容易找到又是坏的,严重影响体验!
3月1酷奇在下班高峰期出现长时间、大面积的服务故障,无法登录、开锁。
又注册了摩拜单车,见识到了传说中效率低的轴传动,骑车上坡那是真费力!下坡也要时不时蹬一下。
第一代摩拜不能调节座椅高低,我这种身高处于中等水平的骑着都有点别扭,高个子基本就告别摩拜单车了…
同时刹车柄与握把之间的距离偏长,个子矮的也不爽。
环境配套情况
共享单车用户多了之后,以前熟悉的逆行、闯红灯、乱跨车道等现象也渐渐多了起来。
不但危及自身安全,还有可能被人当作攻击共享单车服务的把柄,哪怕这根本不能算是共享单车服务商的责任。
除了用户素质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而很少看到有人提起的问题:
我试用的这几天有个明显的感觉,现在骑车上街可比以前大部分人都骑车出行的年代危险多了!
首先是电单车横行,并且与单车共用车道,电单车从后方超车或斜刺里杀出来时悄无声息,非常危险,一不留神可能就会撞上。
我宁愿回到允许摩托车上路的时候,起码还能听到声音。
其次是机动车靠边停车和右转弯似乎已经不习惯考虑单车的存在了。
你永远拿不准和你并行行驶的机动车什么时候会忽然靠右停车,没有打转向灯习惯的司机太多了。
停靠在非机动车道上的汽车也让人头痛,虽然我经过的时候都减速、按铃,仍要担心它突然启动或开门。
经过十字路口时更是提心吊胆,因为路口处的单车直行道处在直行机动车道和右转机动车道之间,要直行就要冒着被右转车辆碾压的危险——这在以前不是问题,反正有很多人一起骑车过路口,盲人开车都不会忽视你,而现在转向不看有没有单车的司机太多了。
希望随着共享单车使用者越来越多,这一现象有所好转吧。
未来远景方面
作为消费者,当然觉得共享单车非常方便,解决了大问题,但自然也会担忧,目前共享单车蜂拥而上,竞相融资和烧钱,能否长久持续。
据说融资融成独角兽的市场领头羊们计算的结果是,光靠单车本身的租金就已经能够盈利,商业模式没有问题。
但愿这是综合考虑到各种因素得到的结果,而不是真空中的球形鸡模型算出来的。
从背后投资者站队的情况来看,未来必然有惨烈的价格大战和兼并行为,希望硝烟散尽后,体验不会变差,起码价格再高点我也能接受。
除此之外,政府政策方面也不知道会有什么风险。
就像网约车硬生生被各种限制政策玩成了少数人才能参与的服务,资源供给侧大大萎缩,等于导致服务价格上升。
在市政公共单车不大受市民青睐的地方,是否会因为利益冲突原因出台限制措施呢?\
最后,我觉得围绕共享单车的玩法还有很多没有开发出来。
想想看,用户出行的行为轨迹数据有了,租金形成的沉淀资金有了,健身活动的需求和偏好信息有了…
单车本身有一定的负载能力,一些扩展的硬件设备,如太阳能发电、充电、移动热点、数据采集器等等未必没有应用的可能。
只要前期的市场行为习惯培养起来了,解决了政策风险、用户破坏和滥用的问题,这门生意还有许多潜力可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