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派活动家、“美国转折点"联合创始人查理·柯克在犹他谷大学活动现场遭枪击身亡,终年31岁。
前几天还看到他关于种族歧视和教育公平的Youtube辩论视频,感觉现场辩论的形式不适合深度讨论和展开,现场看似占据上风的人有时候只是利用诡辩、快速反应、抢话和措辞影响对方和观众的情绪。

看到被害评论中大部分说即使不同意他的观点,即使他支持拥枪,也不至于应该被这样枪杀。

No one should be shot over speech.
No one deserve to get shot because you disagree with them.
When you tear out a man’s tongue, you are not proving him a liar, you’re only telling the world that you fear what he might say.

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拥枪派被禁枪派枪杀很讽刺,或者认为被杀者活该。
至于是不是禁枪派的人杀他,或者因为他支持拥枪杀他,或者凶手使用的武器是否不在拥枪派支持公民持有之列,在狂欢面前不会深究。

Bernie Sanders 的发言

我想就昨天查理·柯克(Charlie Kirk)被谋杀的惨案说几句话。

我与他在几乎所有问题上都强烈持不同意见,但他显然是一位非常聪明且高效的沟通者和组织者,也是一个不畏惧走向世界、与公众互动的人。我向他的妻子和家人表示哀悼。

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正是美国所应追求的,其基本前提是人们可以畅所欲言、组织起来并参与公共生活,而无需恐惧,无需担心他们会因表达政治观点而被杀害、伤害或羞辱。事实上,这正是自由和民主的精髓所在。你有一个观点,那很好;我有一个与你不同的观点,那也很好。让我们辩论出来,我们在地方、州和联邦层面向美国人民阐述我们的主张,我们举行自由选举,让人民决定他们想要什么——这就是自由和民主。我希望尽可能多的人能够无所畏惧地参与这个过程。

自由和民主无关政治暴力,无关刺杀公职人员,无关试图恐吓那些就某个问题发表意见的人。政治暴力实际上是政治上的懦弱,这意味着你无法说服人们你的想法是正确的,而你不得不通过武力强加于人。每个美国人,无论其政治观点如何,都必须谴责一切形式的政治暴力和一切形式的恐吓。我们必须欢迎和尊重不同的观点,这正是我们宪法的宗旨,正是我们《权利法案》的宗旨,这实际上就是自由的意义。

查理·柯克的谋杀案是政治暴力令人不安的上升的一部分,这种上升威胁到掏空公共生活,使人们不敢参与其中。从2021年1月6日对美国国会大厦的袭击,到刺杀唐纳德·特朗普的未遂事件,到袭击保罗·佩洛西,到企图绑架密歇根州州长惠特默,到谋杀明尼苏达州众议院议长梅丽莎·霍特曼及其丈夫,到对宾夕法尼亚州州长乔什·夏皮罗的奥斯汀袭击,到枪击联合健康集团高管布莱恩·汤普森,以及几年前枪击众议员史蒂夫·斯卡利斯——这种令人不寒而栗的暴力上升已经针对了政治光谱中的公职人员。

令人悲伤的是,这并不是一个新现象。我们都记得肯尼迪总统、小马丁·路德·金博士、罗伯特·F·肯尼迪参议员、约翰·列侬、梅达·埃弗斯的刺杀案,以及罗纳德·里根总统和阿拉巴马州州长乔治·华莱士的未遂刺杀案。

这是美国历史上一个困难和充满争议的时刻。我们国家和全世界的民主都受到攻击,这有很多原因需要认真讨论。但归根结底,如果我们真诚地相信民主,如果我们相信自由,我们所有人就必须响亮而明确地表示:政治暴力,无论意识形态如何,都不是答案,必须受到谴责。

我喜欢的一位 Youtuber 徒步的骑手的发言

两天前呢,保守派活动人士Charlie Kirk在犹他州遇刺。事件刚上新闻呢,就有听众建议我说一说。我其实不知道说什么,主流媒体报导都是语焉不详事件的基本事实,但是连FBI和警方都搞不清楚,我更不可能知道。今天早晨呢,嫌犯刚刚归案,说是22岁的当地年轻人。他的作案动机、前因后果,外界仍然不知道。
每次这类事件发生呢,都是媒体自媒体的绝佳流量窗口。第一时间出来的大部分是做同一件工作,就是给观众按情绪按钮。网络时代呢,无数人一天到晚刷手机,盼望各种重大事件发生,这种事一发生呢,他们马上就脱掉衣服,露出满身的情绪按钮,到处找媒体,找自媒体给他们按。理性的人会静下来想来想一想,连FBI、连警方都还不知道的事实,媒体自媒体怎么可能知道呢?带着情绪按钮去刷新闻,去找自媒体按,除了刺激情绪以外,什么也得不到。

Charlie Kirk今年31岁,他是在犹他州一所大学校园讲的时候被刺杀的。凶手从200码以外开枪击中了他的颈部。他被击中的时候,他的太太和两个孩子,一个三岁,一个一岁,都在下面的观众席。
过去两天呢,FBI忙着抓凶手,一些媒体和自媒体忙着给FBI指明方向,无非是指向各种阴谋论,指向各种煽动情绪。左派说是右派干的,右派说是左派干的。像样的政客都说些永远不会错的话。不像样的政客就利用这个事件继续煽动情绪,继续加剧社会分裂。一些政治极端分子当然更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甚至叫嚣战争。政治把一些平常看着还算正常的人变成了鬼。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幸灾乐祸,据说还有人庆祝。

左左右右都不是问题,都是正常的,问题是不能没人性,不能反人性。在一个有言论自由的民主社会,不管言论怎么样,观点怎么样,你不能把人杀了。Charlie Kirk是个公众人物,是喜欢他还是厌恶,还是觉得无所谓,都是正常的,都是可以接受的,这本身都没有问题。我不喜欢他的很多观点,甚至厌恶他的一些说法,但我欣赏他表达观点的方式,就是去大学校园跟年轻人面对面的辩论,而不是诉诸暴力,不是威胁对方。他被子弹击中的时候不是在做案,而是在演讲。

事件发生以后呢,Stephen Pinker教授在推上说:“Speech is not violence, violence is not speech.”言论不是暴力,暴力不是言论。如果不喜欢Charlie Kirk的言论,不管什么原因不喜欢都无可厚非。不喜欢你可以不理睬,也可以跟他辩论,甚至可以用恶毒的语言去骂他,但是不能把他杀了。作为一个普通人,不喜欢他、厌恶他,也不能看着有人把他杀了就去庆祝,更不能去当杀人凶手的啦啦队。我想这是民主社会一条做人的底线。

社交媒体时代也是谣言时代,只要是个公众人物,都会有无数谣言伴随着他们。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会主动编造谣言,一些无脑观众会幸高采烈的传播谣言,让正常人防不胜防。我很尊重的一位作家Stephen King也没有幸免。他在推特上说:“Charlie Kirk advocated stoning gays to death.” Charlie Kirk主张用石头把同性恋砸死。
一位推友转了Charlie Kirk生前的推文:“I believe marriage is one man, one woman. Also, gay people should be welcome in conservative movement. As Christians, we are called to love everyone.” 我相信婚姻是男女结合,同时保守派运动应当欢迎同性恋,作为基督徒,我们的使命是爱所有人。这是Charlie Kirk生前的原话。
Stephen King马上就发帖说:“I was wrong and I apologize, I have deleted the post.” 我错了,我道歉,我已经把帖子删了。
另一位推友也指出来,Charlie Kirk没有说过用石头把同性恋砸死的话,那是一些反对他的人替他说的。
这位推友接着说:“It’s exactly this kind of extreme rhetoric that encourages people to commit violence.” 正是这种极端言论鼓动人们诉诸暴力。
Stephen King再次发推,再次澄清:“Charlie Kirk never advocated stoning gays to death.” Charlie Kirk从未主张过用石头把同性恋砸死。这是Stephen King的原话。这就是体面。Stephen King之所以令人尊敬,不是因为他永远都对,而是因为他这种尊重事实的体面。

网络时代谣言像流感病毒一样传播,很少有人能幸免,Stephen King也不例外。但他尊重指出他错误的人,尊重事实,这是他令人尊敬的地方。不是每个人都像Stephen King那样尊重事实,也不是每个人都像Stephen King那样令人尊敬。不管是在左派媒体上还是在右派媒体上,都有不少人没有耐心等待事实,没有耐心诉诸理性,而是立马启动一套固定的情绪化叙事模板,迫不及待的给观众按下情绪按钮。他们不是诚实地告诉观众,很多事实现在还不知道,需要耐心等待破案,等待事实呈现出来。相反呢,他们不断的抛出大量的煽动性言论,刺激公众的愤怒,刺激公众的恐惧,刺激公众去猜疑。公众的这些负面原始情绪,他们通过耸人听闻的标题,含沙射影的暗示,道听途说的内幕,迅速抢占舆论高地,收割流量,扩大影响力。这是一种条件反射式的反应,这类事件一发生,就像巴甫洛夫的铃声,马上刺激出他们那套戏本。对于他们来说,凶手是谁,动机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把这类事件无缝的对接到他们固定的政治叙事当中去。不是左派的阴谋,就是右派的阴谋,反正都是政治对立面的阴谋,都是政治对手的黑手。

英语中有个说法:“A lie can travel halfway around the world while the truth is putting on its boots.” 真相还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已经走了半个世界。有人说这是马克·吐温说的,有人说不是马克·吐温说的。不少流传很广的名人名言呢,其实都是后人制造出来,冠上名人的名字。但是呢,谁说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句话准确地描述了一个真实世界的现象,谎言谣言传播的比事实比真相都要快。
Charlie Kirk遇刺没过一会儿,已经有不少人上媒体、上自媒体,忙着给FBI指明方向,甚至替FBI破案。有正常理性的人会知道,专业刑事调查需要时间,需要证据,需要严谨的程序。但是正常理性带不来流量,制造不出观看量,要在第一时间吸引眼球,要在第一时间流量最大化,就是及时按下观众的情绪按钮,抛出各种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阴谋论。

Charlie Kirk遇刺跟以前的类似事件一样,也让人看到极端政治对人性的扭曲。一些人公开庆祝,公开幸灾乐祸。遇刺无论是对真相的扭曲,这种庆祝,这种幸灾乐祸,则是标志着人性底线的彻底失守,是人性的扭曲。极端政治把不同政治观点的人非人化。
政治观点不同,公开表达不同的政治观点,这是民主政治的常态,也是民主社会的生命力所在。但是左派和右派中的极端分子容不下不同的观点,容不下不同的立场,把民主社会中的观念竞争、政党博弈当成你死我活的决斗,把不同政治观点的人、把政治对手当成不共戴天的敌人。在这种极端分子眼中,对方不再是个观点不同的人,而是个必须撕掉的敌对标签,是個必须抹掉的敌对符号。这个敌对标签,这个敌对符号被子弹击中了,被暴力抹掉了,立即激发出了他们清除异己的快感,让他们幸高采烈的抒发这种快感。这是人性中最不堪、低劣的一面。在民主社会,把暴力正常化,而用暴力解决观念争端正常化,是对民主的威胁。为暴力消灭政治观点不同的人而欢呼,这种行为向社会发出了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政治分歧可以通过肉体消灭来解决。这种思潮蔓延开来,将会侵蚀民主,甚至摧毁民主,将会消灭观念竞争的公共空间,把社会推向暴力和混乱的深渊。在民主社会,把对观点的证伪转化成对个人的暴力,是野蛮战胜文明的标志。

这些年呢,在中国、在美国一路看下来,有个观感,就是极端政治把一些平常看着还算正常的人变成鬼,不但扭曲心智,而且扭曲人性,用政治把反人性合理化、正当化。政治是个最容易让人活成垃圾的行业。不少人参与政治之前就是垃圾,参与政治以后从言论到行为如鱼得水。很多本来还算正常的文人、知识分子、专业人士,一旦卷入政治,加上名利熏心,加上排除异己,加上占领道德制高点的冲动,就活得越来越离谱。
在这里呢,我想说个人间常识:政治观点不会改变一个人的人格,就是心理学上讲的personality。一个有严重人格缺陷的人,不会因为政治上是左派或者是右派,就变成一个可以交往的朋友,或者说可以交往的熟人。恰恰相反,政治会放大他们的人格缺陷。一个人是否值得交往,取决于他的personality,取决于他的character,不取决于他的政治观点,不取决于他是左还是右。一些自己情绪不稳定,也迫不及待的给别人按情绪按钮的政治极端分子,本身就是人格障碍患者。他们无非是把自己的人格障碍表现在政治问题上,借机发挥而已。

这几十年心理学有个重大发现,就是人格一旦出问题,personality一旦出问题,基本上是无法改变的。人格障碍、人格缺陷形成于儿童期,到目前为止,没有什么心理治疗方法,没有什么化学药物能够治愈。普通人遇到这种利用政治借梯发挥的人格障碍患者,唯一有效保护自己的办法就是迅速识别,果断远离。美国心理学家估计呢,有这类人格障碍的人占美国人口的10%到15%。因为独生子女和中国特色的教育,这种人在中文世界占比可能更高一些。一个人格正常的普通人没有精力,没有时间去跟各种personality患者去纠缠。普通人的首要职责、首要责任是确保自己不做这类利用政治借机发挥的人格障碍患者的受害者。一个正常人,不管他是政客还是媒体人,还是自媒体人,面对这种刺杀和平演讲者的暴行,会超越政治分歧,共同谴责暴力,捍卫宪法保护的言论自由,捍卫言论自由者的生命。

今天早晨呢,媒体说刺杀Charlie Kirk的嫌犯已经归案。事实正在展开,但是要看到比较完整的事实,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自律,需要收起自己的情绪按钮。这次刺杀事件发生以后呢,社会面对的不仅仅是抓住凶手,寻求法律正义这种单一的任务。作为关注这个事件的普通人,我们更需要警惕那股利用这些悲剧来散播仇恨、撕裂社会的力量。
嫌犯归案以后呢,犹他州共和党籍的州长Spencer Cox在记者会上引用了Charlie Kirk生前的一句话:“Forgiveness is the attribute of the strong.” 宽恕是强者的特质。他呼吁年轻人唾弃暴力,选择走一条跟眼下的愤怒政治不同的道路。他也讲到最近在明尼苏达刺杀民主党人的政治暴力,他也提到去年大选期间试图刺杀总统候选人的政治暴力。这提醒人们,政治暴力不只是针对哪个党,不只是针对哪种政治观点,而是针对美国的民主,是针对美国的制度,是民主社会的公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