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无禁忌

电视问政

#人大 , #媒体 , #民主 , #电视问政 , #预算

前几天看到电视新闻中称赞以武汉“电视问政”为代表的电视问政直播类节目。
这些问政节目向官员拍砖问责,在直播镜头前责问其为何作为不力或未履行承诺,不少官员当场神色尴尬、汗流浃背,许多拖了多年的老大难问题,也在“问政”之后迅速改善或解决。节目收视率高,说明市民确实很欢迎这类有看点也能带来实效的问政节目。

问政类节目的出现、火爆和长期存在,自然是一种可喜的进步。有人说这是官员作秀,但只要能够推动行政部门作为,就是实实在在的好事一桩。
更何况,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官员、市民和媒体分别有了接受监督和主动问责的沟通和操作经验,也培养了相应的开放、成熟心态,对将来进一步使问政成为常态、固化为制度都有莫大的好处。哪怕是作秀,作得多了,也可能成为众人认同的合理形式。

对节目本身我没有意见,但若有人满足于此就会挺失望的。

节目虽好,能否一直保持效果呢?
武汉坚持了六年,且收视率一直很高,其他地方的同类节目有的就半途夭折或者转型。能否推广,能否成为常态,能否一直坚持下去?这种成功是否像过去的包青天一样,只可能是个别现象?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检验。

向上或者向下的问政能够做到什么程度?
向上,谁来当面对省和中央级别官员问责?
向下,电视台观众大多不那么关心的,没什么机会上电视,但与更小的社区和个人利益休戚相关的问题,谁能负责问政?

问政,其实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之一。
应该发挥这种作用的各级人大,什么时候能够真代表社区民意,能够真的决定官员的前途,取代行政官员的领导成为问政的发起者,提出更尖锐、更现实的问题,覆盖更全面的范围,比集中解决几个代表性问题更加高效?

若把人大比作议会,那么它还有一项职能是电视问政节目代替不了的,即预算审批。
问政节目只能问做得好不好,却不能控制行政部门的预算,干得差倒能找到理由要钱,这是电视节目无法控制的。
唯有纳税人拥有了相应的权力,才能从根源约束虚费公帑。
而人大离这个基本要求还差得远。

最后,问政只能根据已有的目标问做得够不够好,无法问这些问题是否应该由政府来解决。
不管是电视节目,人大,还是所谓人民群众,要是总觉得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花钱找政府来解决,那不管怎么问,也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笑到最后的只能是汉弗莱爵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