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狗
学习过心理学的人,想必都知道马丁·塞利格曼的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实验:
塞利格曼使用了三只狗与鞍具行为来做为习得无助感的试验。
第一只狗简单的被加上鞍具,随后被解下。
第二只狗被加上鞍具之后,接受短暂但有痛感的电击,狗可以经由碰触杠杆来停止电击。
第三只狗与第二只狗并排,并也接受同样的电击测试,它前面也有杠杆,唯一不同的是杠杆没有停止电击的作用。在实验结束后,第一只与第二只狗都迅速的恢复原先的状态,但第三只狗则被诊断出有临床慢性消沉症状,也就是忧郁症。
另外一个较小规模的试验是将两组狗放在吊床当中,第一组狗被轻微电流电击,但它们能够停止电流,另一组狗而则不行,当这个吊床实验做完之后,再将这两组狗放到一个有障碍物的屋子,第一组狗在屋子中遭受电击时,会跳过障碍物逃走,第二组狗在遭受电击时,则不尝试逃走,只会躺在原地不动。
这就是习得无助感——尽管狗看到第一组的逃走范例,也知道自己能逃走,但他们并没有尝试。
在其他实验当中,还用了不同的动物,结果都非常相似。
在所有试验中,造成习得无助感最主要的原因,是心理上认为自己无法控制某件事情,进而产生了消极的行为。
在心理学上,习得性无助指的是有机体经历挫折与失败后,面临问题时,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所表现出的无能为力的消极状态和行为。
习得性无助产生后,通常会表现为动机水平降低,出现被动、消极和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形成对外部世界不可控的心理定势,并出现情绪失调,最初表现为忧虑和烦躁,之后出现冷淡、悲观,甚至陷入抑郁。
当个人认为结果很重要,并期望对结果进行控制时,一些诱发无助感的训练被看作是对自由的威胁,个体会增加动力去控制它。
如果个体确信其不能控制结果时,他会停止努力和尝试,并陷入绝望中。
知道有这么个实验后,总会联想到身边一些有犬儒态度的人士,感觉已经进入这种习得性无助的状态。
他们并非不懂什么是公正和善良,只是早就放弃了任何改变的希望。不管其他人想要积极做些什么,他们都会说:没用的,没有意义,白费劲,别再尝试了…
确实,如果只看很长一段时间范围内的情况,谁都会觉得反复不断的失败证明此路不通,不必再坚持下去。
但有的时候,人类又需要有超越失败经验的东西,来坚持到探寻出背后的真相和出路。
或曰信仰,或曰信念,或曰希望。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更是众人皆知,但除了确认某种信号和狗分泌唾液之间的关系外,还有一个电击“虐狗”的实验案例:
巴甫洛夫让狗看两种图像:一种是圆形,另一种是椭圆形。
每天见到圆形图像时,狗就得到一份食物;而每当见到椭圆形图像时,则挨一下痛苦的电击。
如此重复若干次,狗就形成了条件反射:圆形出现,意味着有吃的,狗摇头摆尾流口水十分高兴;椭圆形出现狗则紧张害怕,准备逃避。
之后,将圆形一点一点地变椭圆,将椭圆形一点一点地变圆。起初狗还能分辩,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可是,当这两个图形越来越相近,以致难以区分时,狗则表现惶恐不安,无所适从,在笼子里乱转、嚎叫、拒食、腹肌痉挛、呕吐,患上神经症。
神经症的影响包括:
焦虑、难过或重郁症、生气、易怒、精神混乱(mental confusion),自我价值感低,等等…。
行为症状如:恐惧症、逃避、失眠、冲动与强迫的行为、无精打采,等等…。
认知问题如:不愉快或令人不安的想法、重复发生且摆脱不了的想法(强迫症)、习惯性地幻想、消极且愤世嫉俗(cynicism,又称犬儒主义),等等…。
人际关系方面的影响有:依赖、侵犯性、完美主义(perfectionism)、精神分裂性孤立(schizoid isolation)、对社会文化不恰当的行为(socio-culturally inappropriate behaviors),等…。
这个世界上也真的有不在乎是非对错的人,只要可以规避惩罚或获得奖励,指鹿为马、颠倒黑白都无所谓。
但如果奖惩的机制自相矛盾、模糊多变、无法理解和预测呢?
这类人中有的会陷入彷徨的境地,无所适从,就像实验中被电击虐得死去活来还不知道怎么办的狗一样;
有的则找到了自己的出路,可以心安理得地进一步消解自我和自尊,放弃通过逻辑思考洞察矛盾的能力。
二、鸽子
在行为心理学领域,鸽子也大名鼎鼎,著名的斯金纳箱实验就是以鸽子为主角:
斯金纳设计了“斯金纳箱”,食物放置在里面,让鸽子通过啄盘子从而得到食物,同时为了研究迷信行为,他还设置了让食物分发器每隔15秒就落下食物。就是说,不论鸽子在做什么,每隔15秒就会有食物出现。
被试为8只鸽子,连续几天减少喂食量,使它们在测试时处于饥饿状态,从而增强其寻找食物的动机。让每只鸽子都在实验箱待几分钟且不限制其活动。几天后观察记录其行为变化。
这8只鸽子其中6只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一只鸽子形成了逆时针转圈的条件反射,一般在两次强化间转2-3圈;另一只鸽子反复将头伸向箱子上方的一个角落;第三只呈现上举动作,好像将头放到一个看不见的杆下面反复抬起。另外两只鸽子头和身体呈现出了钟摆似的动作,还有一只鸽子形成不完整的啄击行为。
以上这些行为,在建立条件反射前都是没被观察到的。虽然新行为和得到食物间没关系,但它们表现得就好像那种行为会产生食物。这样一来,鸽子就变得迷信了。尽管迷信行为已经出现,但实验还没有结束。斯金纳将两次强化间隔时间拉长到1分钟,以摇头的鸽子为例,它的摇头更加明显,看起来像是一种舞蹈。
那么消除鸽子的行为要怎样呢?首先迷箱中的强化不再继续出现,然后这只鸽子需要一段时间来改变,最后它重复了10000多次后,这个行为才完全消失。
还有一类人,自认为已经窥探到通天贯地的真理和规律,套用在任何方面都无往而不利,看什么都是待锤的钉子,特别善于以精神导师、国师、哲人王自居,站在人类、国家和民族的高度宏大叙事,为社会集体行动指点江山。
殊不知,当社会运作的规律超出这些人的认知范围时,可以顺着自己错误的认识,脑补出一整套不可被证伪的世界观,并不断增强,其观念与行为如斯金纳的鸽子一样迷信而不自知,一样可笑。
如果只是可笑也就罢了,每个人都有按自己的想法生活的权利,不管这种想法是对是错,是否好笑。
但人类比鸽子更可怕的地方在于,人可以被自己所相信的绝对理念(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形而上学…)所控制,不顾一切追求、践行心中的“真理”,不惜走到反人类、反社会、反文明的地步。
因为既然是“真理”,其他一切与“真理”不相容的东西都应该消灭掉,例如,和记载了“真理”的经书不一致的书都不应留存于世,思想“不正确”且不知悔改的人没有资格继续活着。
即使因为本能而生出恻隐之心,或直觉一个文明的社会不应该如此野蛮,隐约觉得好像哪里有什么不对劲,最终往往也会因为“真理”的诱惑太过强大而狠心坚持到底,毕竟和绝对的“真理”相比,少数人一时的痛苦又算什么呢?
不时怀疑自己是否正如箱中之鸽般迷信,别因为笃信某个“真理”而抛弃人性中善良文明的那一面,是个好习惯。
三、狗还是鸽子?
在什么也不敢或不愿相信的狗,和盲目相信错误理念的鸽子之间,我们要如何找到作为人应该选择的道路呢?
我又不是睿智的哲人,自然给不出什么良方,只能说,这是留给我们每个人的问题,需要靠自己去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