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只待了不到一整天就回来了,基本上没去什么地方。
见到了“宿命的遗忘”群中老人家、绿茶树、思凡,还有和思凡偶遇的理想藏书:)虽然只是聚在一起匆匆吃了顿晚饭,但给人的感觉很好,可惜
Carol 去了常州。

另外的一大收获是在旧书店找到了傅雷翻译的《艺术哲学》,本来有两本,印刷的批次不同,我买了那本保养得比较好的,没还价就拿下了。本来在上海书城只找到一本好像是张伟翻译的《艺术哲学》,包装倒是挺养眼的,一看内容,原来是残废版的…译者还大言不惭地说是因为保留的三章实用性更强一点
-_-# 幸亏没买。

高尔泰的《寻找家园》也入手了。在只看过封面的情况下能够在一大堆散文书中迅速地找出来也是个本事啊。

然后是扎米亚金的《我们》。这下子“三大反乌托邦小说”都全了,挖咔咔咔。

顺手买了本布洛代尔《资本主义的动力》的小册子。价钱很便宜,代价是有几个明显的错别字。
话说回来,这样的小册子我觉得越多越好。像年鉴学派这帮家伙的煌煌巨著,有勇气去看的人有多少?能够看完的人又有多少?薄薄的一本小册子正可以拉近学术专著和一般读者的距离。
假如当年托马斯·潘恩不是用小册子而是用几百页的大部头来给新大陆的蛮子宣扬自由理念,估计都成了对牛弹琴了吧?

偶然发现了《十二亿火星人,六千万火鸡人》的书,作者自然是翟华
Benoit Saint
Girons
,按书上的说明,可以去作者的网页浏览一下其他的内容。

最后是一本易中天的《艰难的一跃--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主要是买来消磨时间的,在飞机上就看了一半。觉得语言有些啰嗦,而且很久没看带点“演义”色彩的书籍了,感觉怪怪的。唉,买不到《制宪风云》,就只好拿这个来凑数了…

在无锡也没什么好玩的,匆匆去了一趟三国城和水浒城,和我的想像中破败不堪、门可罗雀和粗制滥造的形象基本符合,我还是觉得小学时候看到的潇湘电影制片厂的假布景更加亲切一点。
同事买了不少所谓的宜兴紫砂壶,而我觉得其中一定有诈,坚决不肯破财。果然,一上出租车没聊几句司机就说,那全是假的。

江苏的菜真不敢恭维,但凡是有酱油的菜我都怀疑放了糖…肉虽嫩,芡粉放得未免也太多了。培训中心中让我觉得可口的菜也就只有蟹黄蹄筋吧,在上海吃的茄子和虾仁炒面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