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伍岭、周曙光3人小碰了一下头,基本上就是在餐厅聊天,扯谈功力已经进步到三番四次喊服务员过来买单都被无视的地步了,险些实现人生中的第二次霸王餐,而且还是被迫的。
聊天的内容比较杂,其中有提到手机和掌上电脑,我在这里把没说完的话补充完。
回顾以前说的移动通信终端的基本矛盾,现在三大矛盾仍然是成立的。比如
iPhone
试图解决前面两个矛盾,所以把可视面积的比例扩展到了极致,同时又通过触摸屏和界面设计努力提升操作体验,但是这类进步是否能够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呢?还需要时间来检验,我总觉得人在这方面的欲望是无穷的。
至于电池带来的问题,在功能丰富的中档电子产品上恐怕最为明显。在这个功能和应用高速增长的时期,电池技术的发展和成本的控制依然还是拖了后腿的。
之后的话题又转到了艺术方面。我想要说的是,虽然每个人对艺术的理解不同,每个人的审美观有不同,但艺术本身并非是完全唯心的。我提到曾经摘抄了《艺术哲学》这本书,作者丹纳的艺术观或许不是完全正确,但是绝对能够让人对艺术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因为这几篇摘抄还没有从 BlogSome
转过来,所以放出链接。
《艺术哲学》摘抄
#1
《艺术哲学》摘抄
#2
《艺术哲学》摘抄
#3
《艺术哲学》摘抄
#4
《艺术哲学》摘抄
#5
《艺术哲学》摘抄
#6
《艺术哲学》摘抄
#7
《艺术哲学》摘抄
#8
《艺术哲学》摘抄
#9
《艺术哲学》摘抄
#10
《艺术哲学》摘抄
#11
《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上的三项基本原则也一并写在下面,实际上它的思想和《艺术哲学》是统一的,其中作为重点的“主题”和“主体”,与《艺术哲学》中反复说的“特征”,是有密切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