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学,人(-产)品(界面)学也。
我家的门有一个古怪的特点,如果在门内侧插入钥匙,那么在门外的钥匙就转不动,无法开门。
结果前天晚上出去宵夜加散步的时候,忘记把里面的钥匙拔下来,等到回到门口,有另外的一把钥匙也只能够干站着,和钥匙眼是大眼瞪小眼。末了花费120块大洋、等了半个小时才进去,真是郁闷。
门里插上钥匙,外面就打不开,这样的设计实在是太糟糕了!
其一,如果是为了防备别人用钥匙进来,那么已经有禁用钥匙的开关,何必多此一举要用户在屋内插入钥匙实现相同的功能?
其二,传统的上锁方式保证了有人在屋外拿着钥匙才能够反锁,有人在屋内才能够使屋外的钥匙无效,而这种设计没有如此的保证机制。当你拿着钥匙、又了解屋内情况的时候,应该能很安心地出入才是,现在却要提心吊胆。我觉得无论怎样设计,“在只有一个用户的情况下,钥匙等于出入的通行证”这个原则不能够违背。
其三,这样的设计与传统的习惯不符。在关系到财产安全、可能对用户造成严重影响(比如花120元喝半小时凉风)的方面,和使用习惯作对,对用户来说就是不友好的。当我习惯于只检查有没有带钥匙就放心出门时,即使看见门内侧插着另一把钥匙,也不会很快地反应过来,而一旦顺手关门,错误就不可挽回了。也许用户多得到几次教训可以学会多个心眼,但是学习成本未免太高。
另外,出差的时候所租住的房子,房门是那种如果不用钥匙锁住,在外面就可以转动房门把手的,类似于家里的过道门。
这样的好处是不会因为没有带钥匙而把自己锁在外面,因为要锁住,得先把钥匙拿出来。
缺点也是明显的,一是找不到钥匙就肯定不敢出门,如果钥匙被别人拿了,保险的办法只能是等别人送过来,二是用户出入时可能会忘记用钥匙锁门。这两种情况我们在四个月内都遇到了,可见还是传统的设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