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显学》中有这么一段:
今上急耕田垦草以厚民产也,而以上为酷;修刑重罚以为禁邪也,而以上为严;徵赋钱粟以实仓库、且以救饥馑备军旅也,而以上为贪;境内必知介,而无私解,并力疾斗所以禽虏也,而以上为暴。此四者所以治安也,而民不知悦也。夫求圣通之士者,为民知之不足师用。昔禹决江浚河而民聚瓦石,子产开亩树桑郑人谤訾。禹利天下,子产存郑,皆以受谤,夫民智之不足用亦明矣。故举士而求贤智,为政而期适民,皆乱之端,未可与为治也。
意思是:
君主鼓励开垦荒地、发展农业以增加民众财富,但民众却因耕作辛苦认为君主残酷。君主制定严刑重罚是为了禁止邪恶,但民众却认为君主残暴。君主征收赋税充实粮仓,是为了救济灾荒、备战军队,但民众却认为君主贪婪。要求全国民众必须懂得军事,禁止私下逃脱兵役,齐心协力作战以俘获敌人,但民众却认为君主暴虐。这四项政策都是为了国家安定,但民众却不理解、不拥护。君主寻求圣明通达的人才,是因为民众的智慧不足以效法和任用。过去大禹疏通江河,民众却堆积瓦石反对他;子产在郑国开垦田地、种植桑树,郑国人却诽谤他。大禹造福天下,子产保全郑国,但都受到诽谤,民众的智慧不足以用来治国,这已经很明白了。因此,选拔人才时迎合民众标准来追求贤智,治理政事时期望顺应民意,都是祸乱的开端,不可用来治国。
听着是不是很耳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