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文化并精准传播很难,误读、挪用、魔改、刻板印象等等在所难免,但文化首先要传播,要让更多人热爱,然后自然会有人正本溯源。
如果批评的结果是让所有理解可能有偏差的人闭嘴,停止创造和传播,那这样的文化很难有多少活力。
另外,浸淫在文化之中的人未必就比外人更了解某个文化,局内人可能因为各种莫名其妙的自豪感优越感耻于正视和反思文化中的糟粕,局外人反而可以有新奇而独特的观点和视角。
但现实中,前者往往以文化正统、权威自居,批评和筛选后者的文化理解。
看到了曹天元的这个回答,道理是类似的:
任何一个合格的科普作者,都应该把传播性放在第一位,而准确性则应该为之让步。反而来,大众对于科普的期待也应该是“增长见识”,而不是“学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