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物学中有个概念叫基因-文化协同进化
基因的进化速度受限于生育繁衍的周期,从诞生到成熟再生产下一代至少要一二十年;
而文化的演变灵活得多,短的可以瞬息万变,长的可以千万年维持稳定的内核。

影响文化的因素也分表层和深层,深层的包括基因、自然环境等,大部分根深蒂固。

有的影响文化的因素已经发生变化,如果人的观念不随之改变,文化依然可能停滞。
如果暗地里的改变积累到突破临界值,天翻地覆也在朝夕之间。
例如清末遗老遗少抗拒剪辫子就是观念的滞后,革命则在一夕之间打破了旧文化。

历史的因果关系比理论和理念中更加复杂,有的深层影响因素没有看上去的那么重要。
如营造大型水利工程的组织需求,通常看作是形成大一统文化的决定性自然环境因素。
延伸到现代,大一统也成了实现宏伟蓝图目标、实施前所未有的巨型工程的必要前提。
但欧洲没有大一统的地区,也有历史悠久、规模巨大的水利工程和其他领域大型工程。
就算大一统是当时唯一、必然的文化选择,历史上可能形成大一统文化的因素,到了今天也许也已经变化,或者不再起决定性作用。比如现代靠市场合作或区域合作一样也有不逊于和超越国家级工程的伟大成就。
不但共同体是想象中虚构的,形成共同体的因果关系也可能是在想象中虚构的观念,只是因为一时一地的经验固化形成了文化而有了传播、延续的机会。当这种文化的受众发现此一因果关系未必是绝对真理时,不亚于一场观念的革命。

当然,我举“大一统”为例,不代表论证就成立,只是说明有这样的可能性。
说起这个话题是因为,我觉得不深入分析哪些因素是否有决定性影响,哪些因素实际已经发生了改变,就断言某个群体的某种文化会永久停滞,未免武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