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支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在网络上大火,最开始收获一片称赞,官方媒体也出来捧场。
比如《人民日报》旗下的“侠客岛”公众号推荐《二舅》,用的标题是《二舅活出了我们向往的饱满人生》。
还说,网友表示看过“后劲儿很大”,称之为视频版的《活着》。
有推友说:
《活着》和二舅有本质的区别。
同样是写苦难,余华全程带着批判,对苦难充满悲悯,对苦难的成因也进行了相当程度的探究。
而二舅的作者,则是全程逆来顺受,讲如何跟命运妥协,对二舅不公命运的形成没有分毫的思考,反而对二舅活成这幅样子不断进行美化,说是毒鸡汤毫不为过。
有推友则质疑:
为什么《活着》就是批判,《二舅》就是妥协?
说《活着》批判了社会动荡,《二舅》就是轻描淡写不够格。
说这话的不在乎真实的人。
在我看来,《活着》够不上批判社会动荡,只是直面沉重的苦难。
福贵的精神是忍耐,如果二舅的精神是抗争,那么二舅比福贵更加积极。
而用《二舅活出了我们向往的饱满人生》这样的标题,属于没有经历二舅苦难的人代表“我们”说出向往苦难的话,这看上去不像是真实之人说的人话。
问题不在二舅身上,而在希望用二舅消解他人苦难的人身上。
推荐“跑题大会”关于“二舅”的一期节目《乡村真美好?二舅在别处》。
以及谢有顺的《余华,活着及其待解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