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因为明洲老是不验算检查,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问他不喜欢验算的原因,他支吾了半天说,因为觉得浪费时间。
联系到他学习习惯差,偷懒浮躁不专心,于是从验算的问题入手跟他详细分析。
为什么觉得验算浪费时间?和做错之后改正比,时间并不多,而他总犯显而易见的低级错误。
实际上验算可以只算较为复杂的题目,简单的题目跳过去就可以,并且有比较好的快速验算方法(拿他的错题演示了几遍)。
但是现在他还做不到只验算复杂题目,因为简单的题目仍然会错,这就是验算花太多时间的原因。
于是和他说,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放弃验算,要找到不得不验算简单题目的根因。
而根本原因是他在基础练习上花的时间太少,不专注认真,概念也不清晰,导致符号看错、位数不对、分数弄倒等等时不时出现,字迹潦草容易看错,也不愿意复盘,同时没有掌握一些快速计算的方法,速度慢还易错,挤占了验算的时间。
所以最终还是要增加基础的练习时间,并且一起复盘时指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的改进,多用草稿纸。
另外,还跟他说,基础练习做好了不代表数学就能学好。算得快算得准只是最基础的能力,面对未来更加复杂困难的题目,找到解题的思路是更加高级的技能。
人的大脑在思考时能够用到的临时存储空间、计算单元有限,即使有计算器,仍有很大一部分计算要在脑内完成,现在熟练基础的东西,改掉坏习惯,是为了将来面对难题时,不至于被基础计算和低级错误拖后腿,将这些宝贵的资源留给更高维度的思维能力。现在这个阶段,他的任务是打好基础,培养兴趣。
如果不认识到坏的学习习惯的危害,不认识到基础练习的必要性,那么家长跟他说要怎么样不要怎么样,他永远也不会听进去,只有自己主观意愿上认同了这是有好处的,才不会抗拒,才有动力对抗懒惰和浮躁。
当然,这也不是一日之功,说了就马上有长期的效果。需要时不时地摆事实讲道理,最好还能自己示范。
2022-11-07 更新:
之前跟明洲说要提升阅读理解的能力,每天跟我一起读课外书,并且复述大意,但是他没放在心上,找各种理由躲。
最近语文学习浮躁不踏实,被老师告状,参加学校的语文素养竞赛选拔被刷下来了,轮到他自己心里不舒服。
趁这个机会给他上课洗脑,从大脑的短期记忆限制,如何用规律辅助记忆,到写作的导图和大纲,再到如何寻找文章的脉络、逻辑、中心思想,最后带他阅读《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挑他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练习如何用最简短的语言概括复述,解释为什么老师说他的回答都浮于表面。一通操作下来看上去是听进去了。
如果有时间,还可以结合速写画的技巧讲道理。
然后做英语练习,学到 best,顺便给他讲了 George is Best 的足球梗。
跟老婆讨论分析,他之前为什么听不进去我们和老师指出的浮躁问题,因为他觉得自己阅读量大,参加语文素养竞赛选拔十拿九稳,就算不能代表学校,也肯定能代表班级,所以不做准备和练习。
结果第一关就被刷下来,老师评点的时候他眼睛就红了,回家后情绪相当低落,和之前志得意满信心十足形成鲜明反差。
这次算是经历了小小的社会“毒打”,比任何说教都管用。
没有刻骨铭心的体验,怎会有思想上的转变?
2023-06-29 更新:
之前说过指导学习习惯的事,带娃最让人崩溃的就是一件在成年人看来简单明了的事情,需要花很多时间让孩子接受。
比如人人都知道不能够吃屎,哪怕不特意叮嘱,闻到气味也知道不应该吃。偏偏老婆班上有小孩就可以趁人不注意偷偷吃屎,尝了一口后跟老师说,屎好苦,不好吃。
学习、生活习惯也是这样,百利而无一害的事孩子就是不肯干,明显有害的事怎么讲道理也不听,或者不出几日就故态复萌,几年下来家长就崩溃了。
说说我们家头痛的几个事情吧:
看书不开灯。经常很早醒来坐到书桌看书,但不管光线条件如何就是不开灯。告诉他不缺这点电费,依然不改。
吃早饭不喜欢同时喝牛奶。早饭无论甜咸都要嚼完吞下去才喝牛奶。本来也不是大事,但偏偏吞咽的时候经常因为太干卡喉咙作呕。只能说你开心就好…
做题不爱用草稿纸。多次带他复盘,明显看到用草稿纸的好处了,当时也心悦诚服,好了两天又回去了。宁愿对着题目发呆半小时然后说太难了做不出,也不愿意动动笔辅助思考几分钟搞定。
不想验算。上面已经说了,也是知道很有好处,但就是不愿意动手。因为不验算犯低级错误耽误了更多时间。
坐姿不正、低头导致眼睛离书本太近。戴 OK 镜控制了视力,按道理不需要凑近看,但架不住坐姿不端正,八爪鱼似的盘在椅子上。
不好好刷牙。无论手动还是电动牙刷,往嘴里一放就基本上原地不动了,人倒是四处跑。纠正一次第二天照旧。
还有,小时候为了好喂饭,长辈做菜口味重,于是养成了重口味。最夸张的是菜吃完了,直接抱着碗喝剩下的咸酱汁。有的父母会觉得,口味重一点有什么关系,让孩子多吃饭才是对他好,可是养成了重口味容易导致盐的涉入过量,加重肾脏负担,影响钙和锌的吸收、身体发育,未来还会大大增加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儿童的原发性高血压原因之一就是过量摄入盐和卡路里)。
有些事情如果需要经历过惨痛教训才能明白道理、改正行为,代价就太大了,而且通常为时已晚,做父母的没法在所有方面都放任。而如果是掌控欲强烈的威权型父母,不必考虑孩子的感受,往往也没那么多纠结,直接动手强拧就是。反而是处在放任和威权之间的父母,需要思考更多。
父母作为监护人,有责任也有权利“为了孩子好”,儿童既不是任人摆布的洋娃娃,也不是应该承担起全部责任的行为人。
哪些事情其实不用插手就是对孩子好,哪些事情不同的教育方法效果有什么不一样,到底什么才是“好”,要研究的就太多了。
有种说法是父母要把孩子当成平等的成人。
可如果真的是平等的成人,可能父母们早就避之不及,任其自生自灭了吧。你要吃屎?非但不阻止还要拍视频发朋友圈。
父母对孩子的责任远超平等的关系,毕竟再怎么让人崩溃也是你把人家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只是动机良好未必就有好的结果。